夏季是气温和湿气最高的时期,人们新陈代谢速度旺盛,且汗液增多,常常感觉到全身无力,没有任何食欲且失眠多梦,夏季不妨在家中备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和解暑化湿功效的中药,能达到养生保健效果,而且能防治疾病。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清热解毒的中药。
现在很多老年人对于身体的保养是非常在意的,一些老年人也用中药来治病养生,但是有些中药却不建议老年人长期服用,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下哪些中药不宜长期服用。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
甘草作为药物使用在中医历史上已有二千多年了。它有很多别名,美草、密甘、密草、粉草、甜草、甜根子等,这些别名都与甘草的性状有关,很好理解。然而甘草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别名,叫国老。这个别名要从南北朝时候说起。
藏医药是勤劳勇敢的我国藏族人民在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理论体系,它吸收了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中医学等医学的精华,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藏医学理论,加之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及藏民族游牧式的生活特性,形成了以丸剂为主的制药特点,它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保质期长、剂量小、药力强等优点。今天山西药茶网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服用藏药都有哪些讲究。
五味子,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中药材,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味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中医认为,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作用功效。常用于久咳虚喘、遗尿尿频、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
在中医书籍上,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比较特殊的词汇,像杏林、悬壶、青囊等,这些事都是中医常见的一些术语,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今天这里就来说说几种中医术语以及它们的来历。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药剂。散剂是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名医别录》中对散剂的粉碎方法已有“先切细曝燥乃捣,有各捣者,有合捣者……”的论述。这些制备原则至今仍在沿用。散剂历代应用颇多,迄今仍为常用剂型之一,其制法也有进一步发展。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书籍,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自古以来,灵芝就有“仙草、瑞草”,还阳草等美称,我国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把它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药。我国有些地区认为“草芝冬荣神木从生,并注之神木灵草,不死药也”。灵草即灵芝。《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了救活丈夫,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峨眉山盗取灵芝。各种神仙故事、武侠小说都将灵芝喻为能使人“起死回生”的仙草。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镇静、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微循环,净化血液降血脂、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