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晋茶

首页> 文化三晋> 晋茶>

晋茶 || 万里茶道(一)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02日 16:08:52     发布者:    浏览:2331次

从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步入文明时代开始,中国人的饮食就步入了一条举世瞩目的“开挂”之路,原因就是地域辽阔、食材丰富,且华夏人以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不断将各种大自然的动植物化作盘中美食或饮品。

茶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物品之一,它最早源于人文初祖神农氏尝百草而被辨识,经过先民们一代代的精心培育,茶在汉民族的社会文化中地位越来越高。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三千年前,中国即开始栽茶、制茶。据说周武王伐商纣的时段,茶叶已作为贡品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在民间的种植与食用已有一定规模,《诗经》中亦有茶的记载;西汉时王褒《童约》中即有“买茶”与“烹茶”的记载,说明两千多年前茶叶已成为商品。

茶叶在中国的种植范围,北至胶州半岛,南到海南,西到西藏察隅,面积辽阔,茶叶品种众多。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佛学东渐,神秘的佛教文化与中国的茶叶完美结合,成为信徒们进行“坐禅”、“参禅”等佛事活动时的习惯性饮品;魏晋南北朝时期骚人墨客辈出,风雅之士酣畅相聚之时已有饮茶之时尚。

茶不仅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而且根据中华传统医药“药食同源”的机理,茶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治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茶在三类治癌物清单中。

唐代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综合国力综合性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且社会生活也呈现出诸多的先进性。那时候,湖北天门人陆羽撰写了现存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最权威地介绍茶叶的专著——《茶经》,分三卷十杰,共7000余字,系一部系统介绍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

茶叶和茶文化在唐朝发展到高度成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中国人的饮食特点、烹调方式演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南北朝以前的数千年间,国人的饮食主要是以蒸、煮植物为主。并非因为先民们不喜肉食,而是因为“人民众多”,动物资源不够的缘故。在两汉以前,动物脂肪更是农耕社会里属于一定意义上的奢侈品。

五胡十六国时期,大量以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少数族群进入中原,开始与汉人进行融合,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互相影响,逐渐地,少数族群开始变为农耕,而汉人则加大了动物食品的摄入量,特别在战乱频仍的时期只好如此。

南北朝的时候,动物油、植物油的精炼技术成熟普及,烧烤、炒菜等烹调方式迅速成为国人们餐桌的“新宠”,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大量油脂、动物蛋白的消化日渐成为一个问题,在此情形下,茶叶这种中国古老的饮品,对于脂肪天然的吸纳和消解作用得以彰显。同时,作为文明社会的一种交际方式,饮茶、斗茶、品茶、鉴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潮流。

隋唐的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茶文化更不例外。

随着一拨拨东瀛一拨拨“遣隋史”、“遣唐使”的到来,清雅、文明、高贵、华美的茶道,被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等相邻地区的人们争相效仿、引以为荣。

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商人族群,如粟特人、回鹘人、波斯人等等,皆把这种“神奇的东方叶子”捧若神明,所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以拥有和饮茶作为谈资,亦开始竞相将茶叶作为贸易的品种之一。

蒙元时期,统治者重商,加之元帝国及其钦察、察合台、伊利等藩属汗国疆域辽阔,贸易畅通,商道沿途保障较好,茶叶和丝绸一道,成为中西方之间物资、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

茶叶经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并得到广泛认同,则是在公元十七世纪,也就是明末清初那个时期。据记载,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有荷兰商船自其殖民地爪哇来中国澳门贩茶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

不久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与荷兰同为海上贸易大国的英国,则于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年),由一位名叫威特的船长专程率船队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为数不少的茶叶。据说当时葡萄牙王室的公主嫁到英国时,就把茶叶作为陪嫁品之一。

在毗邻中国的中亚内陆乃至东欧地区,传统的饮食习惯主要是大量肉类和奶制品,加之气候严寒,使得消化吸收有时还真是问题。但他们发现茶水消食化腻,令身心都无比舒适时,便疯狂地爱上了这种饮品。

为了便于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的需要,中国人将茶叶压制成砖形的茶饼,称为“砖茶”。一位俄罗斯人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当地各民族)不论贫富年长和年幼,都嗜饮砖茶……不论你什么时候走到哪家人家,主人必定用茶款待你。”

是啊,对居住于高寒高纬度地区的肉食族群而言,茶叶的的确确是最佳的分解脂肪、消除食热的好东东。

十八世纪,中国生产的砖茶在俄国乃至整个欧洲有着固定而庞大的消费群,尤其是西伯利亚以肉奶为食的游牧民族,到了“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中国茶的价格一度在俄罗斯居高不下,在其边贸城市恰克图(南边是中国的边贸城市“买卖城”,今蒙古阿勒坦布拉格市),一饼分量不算重的砖茶有时居然可以换到一只整羊。

这条肇始于十七世纪、自清朝雍正时期到辛亥革命之间绵延260年,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出发,途径闽、赣、湘、鄂、豫、晋、冀、蒙,贯通至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国际商道,总长达一万多公里,被称作“万里茶道”或“万里商道”,俄罗斯人则称为“伟大的茶叶之路”。

万里茶(商)道的策划者、开发者、建设者,是著名的中国“晋商”商帮,他们主导的这条商道纵贯中国大江南北,横跨欧亚大陆,是一条与古老丝绸之路相比亦毫不逊色的国际贸易黄金商道,同时也是一条不同族群、不同国度、不同文明间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贸易大通道开通运行后,中国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之一的汉口(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以其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之利,成为万里茶(商)道上的最重要商品集散地、最重要的贸易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当时途经或由汉口始发的商业通道,大致有以下几条——

1、从汉口出发,向西北溯汉水到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转唐河到达赊旗店(今河南省社旗县)改陆路运输,由马匹驮运北上,过平顶山、洛阳、渡黄河入太行,过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然后在鲁村换畜力大车,经太原、大同到张家口或者是山西归化厅(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然后换驼队,穿越戈壁沙漠经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到恰克图进入俄境。

2、在清乾隆26年(1761年)后,由汉口水运至老河口上岸,用马匹驮运至山西归化厅,用驼队转至新疆,进入中亚,经西亚进入俄罗斯境内。

3、在清同治十年(1871)后,俄国商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运输路线,即由汉口沿长江将茶叶等货物装船东下,从上海海运到天津,再海运进日本海,从黑龙江入海口溯江北上进入乌苏里江,转陆运到达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伊尔库茨克。

4、随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以及1914年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建成,茶叶由汉口出发,经铁路运输到北京,转至天津越海,经大连运抵海参威(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再从西伯利亚铁路运送俄国欧洲部分。

5、从汉口出发,顺长江至上海,海运经东海、南海,再经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运到乌克兰敖德萨。

至20世纪初时,中国茶叶占有全球茶叶市场的86%份额。

据不完全统计,仅清代前期到中后期的两个多世纪里,晋商经万里茶(商)道运往俄罗斯的茶叶累计达25万吨以上,经济总值折合约100万里黄金之巨!

今天,中国人的茶文化愈加精致细腻,从季节上看,有春饮明前(绿茶)或茉莉花茶,夏喝绿茶或乌龙,秋品普洱、冬温红茶等说法。在高科技时代,物流非常发达,中国的茶文化再次随着“一带一路”广泛传播到域外。

同时,茶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饮品功能以外,还可以配伍蔬菜、肉类,做出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食文化,比如使用茶炖牛肉、茶鸡蛋、龙井虾仁、(黄山)毛峰熏鸡、茶叶末豆腐青菜汤、鸡丝碧螺春等等,这些菜肴分属不同菜系,是外国友人来华后争相要求品尝的美食。

上一篇:
下一篇: 晋茶 || 万里茶道(二)
文化三晋
晋药
晋茶
晋商
药茶标准
药茶研究
药茶基地
药茶溯源
质量标准
山西药茶
中药文化
饮茶文化
药茶功效
药茶联盟
服务中心
品牌授权
联盟概况
联盟章程
新闻资讯
联盟动态
山西长治振东科技园
联系电话:0355-8096028
传真:0355-8096029
bgs@zdj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