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晋商

首页> 文化三晋> 晋商>

晋商历史(下)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03日 14:52:12     发布者:    浏览:1759次

一、垄断西北市场

在我国西北地区出产许多名贵药材,如甘草、杨记、房香等,尤其是大量的皮毛诸类商品,须向外输出。那里需要的茶叶、布匹、绸缎需要由外地购进,从事这项交易活动的主要是山西商人。

甘草产地在内蒙西部和陕西、甘肃、宁夏北部地区,清末年产量约八百万斤。而这里甘草的创制、加工、买卖多系山西人。最初是清乾隆年间,保德县人王蕊因生活困难,流落口外,在达拉特旗的一个寺庙佣工糊口,得寺庙住持信任而允刨来该商属荆棘地的甘草而逐渐扩大,以后创办了“西碾房”,并世代相传.同时代还有定襄人张六乡之子孙,在梳棉旗刨采,设“德盛成”。保德人张家开设“十盛恒”,杨家开设“义成远”,卢家开设“仁和永”,太谷李家开设“德盛亨”,忻县张家开设“永和西”,祁县张家开设“广庆泰”。从事甘草买方和卖方中介人的是甘草店,最初是嘉庆、道光年间保德马家在河口开设的“晋益恒”,光绪初年开始,又有“庆和成”、“信成”、“日生”、“公义昌”、“庆记”、“裕隆和”、“集义昌”等先后开设。遇过草店之手,销往河南、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湖南、汉口、上海、香港以及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在宁夏,著名的大商号有敬义泰、合盛恒、恒盛裕、庆泰亨等由山西万泉商人、平遥商人、榆次商人、猗氏、临晋商人开办。著名的宁夏拘杞,半数以上掌握在“庆泰亨”手中。在宁、蒙、甘三省交界有个定远营(今阿拉善左旗),向有“小北京”之称,那里最大的商号“祥泰隆”是山西平遥人经营,当地有“先有祥泰隆,后有定远营”的谚语,它收购皮毛运销内地或天津,贩日用百货于此销售,供应蒙回汉各族人民。在青海,“商业主要由山、陕两省的客商经营,其中尤其以山西人较多,来宁(西宁)时间也较早,如“合盛裕”、“晋益老”商号都有二百九十年以上的历史。在青海的山西商人以西宁为根据地,活动于各州县。在新疆塔尔巴哈台、伊犁、和阗、叶尔羌等地、“山陕江浙之人,不辞险远,货贩其地”。“西藏、青海一带高山中产麝香,山西闻喜人多年在打箭炉一带设立企业,收购此宗物品。”


二、独占北京商业之鳌头

北京商业,自明以来山西人就很活跃,到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北京的粮食米面行,多为山西祁县商人经营;北京的油盐酒店,多为山西襄陵人经营;北京的纸张店,多为山西临汾和襄陵人经营。北京的布行多为山西翼城人经营;鲜鱼口往西有布巷,全为翼城人。其他如颜料、染纺、干鲜水果、粥行等都是山西人占优势。专为宫廷搬运元宝的“茂盛水”,专为下层人服务的小米粥摊贩,都是山西翼城人。北京至今仍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乐仁堂”等均是山西浮山、临汾等地商人经营的企业。但是势力最大的还是经营货币信用活动的银钱商人。北京前门外的草广胡同、施家胡同、大栅栏、粮店街一带为山西商人聚居经营之地。当时虽然江浙商人、山东商人、潮州商人等都在京城还利,而山西商人则独占鳌头。

三、在南方诸省的活动

“四川隆昌、荣昌、内江一带盛产夏布,为朝鲜族喜穿之衣,中国人畴昔也有穿者。经营此业者,均多山西中区人”。在云南昆明的黑龙潭,笔者曾见到残碑一块,记1838年(道光十八年)建筑文昌等殿宇时,“云贵总督史捐银四十两;云南布政使捐银三十二两;山西太原府榆次孙云汉捐银二十两。”孙氏无官衔,捐款名次紧列布政使之后,可以认定为在当地经商的山西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晋阳人周永沣在昆明金殿有三笔捐献。一是大铜鼎一尊,直径约一米多。高约一米半;二是铜殿悬挂铜制牌联一幅,长约2—3米,宽约15-20厘米,厚约2—4厘米;三是重修殿宇捐银6O两,这也是山西商人。在贵州,山西盐商挟川盐入黔,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是1704年山西盐商郭某雇工制造”,开始只是“盐商自饮”,后来“出现专为销售的烧房”,“从山西雇了酿造杏花村汾酒的工人来茅台村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研究制造。”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一带产茶叶,很早就为山西晋中地区商人经营,最盛时,有一百多家专营商号,清时称为茶帮。而帮内又分榆(次)帮,太(谷)帮、祁(县)帮。广州有一条长街叫濠畔街,其房子多是山西票号、杂货商、药材商修建的。海禁未开以前的广帮,如广生远、广懋兴、广益义等,实际都是山西人在广州开设的企业。由海上出口的茶叶,如销往印尼的茶,都是由山西商人在产地收购,运往广州,潮帮商人又从山西商人手中购进转销南洋的。至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更是山西商人活跃的重要舞台,扬州盐商、江西茶商、福建菜商、以及由长江口出海与日本的贸易,山西商人最为活跃。


四、对国外市场的开拓

山西商人和商业资本发展水平的另一个标志是对国外市场的开拓。明代山西商人努力已发展到全国以至东南沿海。其时海禁森严,只限国内贸易。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1727年(雍正五年)、1736年(乾隆元年)多次申禁,仅特许苏浙闽粤人可以出海,故晋商北趋以求陆路与俄贸易。我国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自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往来,并许其互市。从此山西商人便开始向北活动。1727年(雍正五年)《恰克图条约》签订,两国以恰克图为贸易市场。直到1851年(咸丰元年),政府始终不收税,商人获利丰厚,也不像广州那样要经过行的剥削。山西商人在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采购并加工包装砖茶,由陆路一直运往恰克图,销于恰克图市场。“所有恰克图贸易商民,皆晋省人”。恰克图位于中俄边界,中俄两国各建一城毗连,中国方面叫买卖城,俄国方面叫恰克图,俄方恰克图为正方形,以木栅为垣,中方买卖城为矩形,亦以木为垣。先后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大型商号。

上一篇: 晋商历史(上)
下一篇: 山西人经商多的原因
文化三晋
晋药
晋茶
晋商
药茶标准
药茶研究
药茶基地
药茶溯源
质量标准
山西药茶
中药文化
饮茶文化
药茶功效
药茶联盟
服务中心
品牌授权
联盟概况
联盟章程
新闻资讯
联盟动态
山西长治振东科技园
联系电话:0355-8096028
传真:0355-8096029
bgs@zdjt.com